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辞职“折腾”6年的女老师,现状曝光
一场酣畅淋漓的脱口秀结束后,顾少强幽默地称自己是“一个行走的段子手”。她爱分享,喜欢表达,面对听众,她从不吝啬言辞。离开教师岗位,她没放弃寻找更大的“讲台”。参加脱口秀,是其中一个。不断“破圈”,是行动力极强的她,对世界保持好奇的方式。
被熟知的这几年,写下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的顾少强曾一度是“诗与远方”的代名词,还曾多次被卷入流量的漩涡中。在肯定与质疑的夹击中,顾少强头脑清醒。她没想过抗拒这些“标签”,因为这是她说过的话,是事实。但这也仅是她人生某个阶段的决定,相对于争议,她更注重自己的得失。
“仙气飘飘”从不是顾少强的属性,相反她更在意行走在大地上的踏实感。心理学专业的她认可马斯洛的“需求层次理论”,即吃饱穿暖,才能实现自我价值。而最近一段时间,在先后见证了河南暴雨和疫情的反复后,身为郑州人,也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顾少强,也更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。
不断“破圈”和感受“生机勃勃”
顾少强觉得,“破圈”是她一直都在做的。
7月上旬,顾少强在郑州参加了一场脱口秀。那晚,她穿了一件黑色套装,梳了一个高高的发髻,干净又利落。顾少强从那封辞职信讲起,到开民宿、结婚生子,中间还穿插了幽默元素的段子。讲到兴起时分,顾少强还展示了最近学习的古琴。她花了一个多小时,在沉浸式地讲述中,浓缩了6年来的点滴,台下是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顾少强在郑州参加脱口秀
相对于大众对她“知性”的印象,她难得能在舞台中央展现幽默的一面。这种立体的表达,她坦言“很过瘾”。在现场,她遇到一位风尘仆仆的网友——他从最北端的漠河远道而来,先到成都,寻顾少强不得后辗转到了郑州。
事后,顾少强专门发微博感谢了这位网友。她还提到了几个关键词:“破圈”“热气腾腾”“硬核妈妈”。
顾少强直言自己一直在“破圈”,只是之前没有过多的展现:突然对缝纫感兴趣,下班就冲到商店买了电动缝纫机,因为不会裁袖子,便缝了个无袖裙,也能高高兴兴穿着上班;还在学校时,晚上有空闲时间,去应征了酒吧驻唱,每天晚上唱几首歌,也觉得满足;最近在郑州,因为认识一位老师,便学习古琴。
顾少强的频繁活动得益于女儿的成长。此前的几年时间里,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时间,教会她爱与独立。而如今,女儿已经4岁零7个月,她便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。
这些事分成两类,节目录制和心理沙龙,但对顾少强来说都类似,她都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参与。就比如说这场脱口秀,这是她的新尝试,11年的教师经历让她多了上台不怯场的自信,她会表达又爱分享,参加的目的很纯粹,“没别的,就是想表达”。她是个喜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的人。她觉得很快乐,“能体会生命的旺盛,那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”。
很多人会过多的提及顾少强的“辞职事件”,顾少强并不算排斥,但她却也觉得没有什么意义,她希望大家把关注度点多放在她化繁为简的生活态度上,这样的话,她还能多聊一些。
曾经火遍全网的辞职申请
年前的“世界”与如今的没有不同
顾少强最近的新标签是“热气腾腾”和“硬核妈妈”。
在郑州经历了“史上最强降雨”的特大暴雨后,顾少强也第一时间发出了提供心理疏导的信息。危机的时刻,她非常愿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,2020年,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而不得不居家隔离的时期,她也做了同样的事。
顾少强的闪光点影响了周围的朋友,“热气腾腾”就是与她同频共振的好友给她的新标签。“朋友提到,不管是生活还是面对困难,你永远都有一股劲在里面,热气腾腾地能感染别人。”顾少强很喜欢这个词,这甚至给了新的灵感,下次再做讲座的时候,可能标题就会是“在河南热气腾腾的,不只有烩面,还有顾老师”。
朋友给顾少强的第二个标签是“硬核妈妈”。这个“硬核”并非是虎妈狼爸的“冷色调”,而是有温度的“硬核教育”。“给她有独立思考的选择权和边界感,不彼此纠缠。”提到这里时,顾少强打了个比方,“如果说两个人溺水,如果相互纠缠的话,可能都沉底儿了。”
对于教育理念,顾少强也有做归纳性的总结,那就是深情而不纠缠和尊重而不放纵,从字面意义上很好理解,她这么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所以当女儿渐渐成长,她便能很快地从琐碎的家庭事务中抽离出来,她总觉得这些才是她可以,并且愿意分享给别人的,而并非仅仅是“一封任性的辞职信”。
顾少强没办法改变别人的观点,所以曾选择不回应,所以当她再度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时,难免有人会有“梦想破灭”般的嘲讽。那些用自己眼光看她的人,开始了讥讽。
顾少强没有再过多解释什么,她只是反过来告诉我,6年前的“世界”与如今的“世界”并没有什么不同。而“看世界”是她终身要做的大事。“没有人规定时间,也没有人规定你的完成度,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地看呀。”她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行走,这其中也包括“开民宿”。
不需要通过买房来获取的“归属感”
在很多公开场合,顾少强都表达了她的“民宿梦”。没辞职前,她就一度有这个想法。碍于郑州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旅游城市,她当时思维跳脱不出来,认为不适合开,便作罢了。一封“任性”的辞职信被媒体关注后,她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,她消失了3个月,再度出现时,她在成都的青城山下开了间民宿,和她的爱人一起。
顾少强很了解自己,她的行动力非常强,是一个行动派。
在顾少强的多个采访中,她都曾表达对街子古镇的喜爱:这里依山傍水,可以坐船,可以沿着河水漫无目的地溜达,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。很像小时候生活的大院,彼此认识,互相照顾,互相关心,对顾少强来说,这是一种有温度的生活。
这里似乎满足了顾少强辞职后的梦想,是她梦想中的“真实”。她生活在这里,并不像大众认为地活得像个“农妇”,她可以刷无数个马桶,铺无数个床单,但这丝毫不妨碍她化上妆,穿上漂亮衣服去看一场演出。
有人觉得她写下的辞职信暗含着“诗与梦想”的豪言壮语,但转眼间就栖身“柴米油盐”的世俗,但这些却并不成立。因为在她眼中的“看世界”并不狭隘,不仅是物质的山水,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。
顾少强把民宿当成一方平台,她想在这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听到来自他们世界的故事。她甚至想成为那个手拿一壶酒,慰风尘的人。她从不觉得民宿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,但是她甘愿如此。
女儿渐渐长大,顾少强认为孩子需要更广阔的天地。于是她把家搬到了绵阳,再到成都,到如今她回到郑州小住。她觉得自己从没停止过“看世界”,因为旅行、运动、读书都是她每天的生活,她寻一方暂住地,但心却并未停留。不知这是不是顾少强至今未买房的原因。今年,她41岁,购置房产不是她未来计划中的一列。她说她不需要通过买房来获取归属感。
采访最后,新黄河记者问了顾少强一个问题:试想,如果6年前的那封辞职信没有“出圈”,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?
顾少强没有过多思考,她告诉新黄河记者,生活不会有什么不同,最大的可能是不被大众熟知,且少了一些戏剧化的成分,但是日子还是这么过。
她坦言这些年自己的“被网红”了,但她并不排斥这个词,也不觉得“网红”有另外一层贬义,她只是想说她并不是处心积虑炒作的结果。对于三观相符的商业合作,她也从不排斥。她觉得自己的人设从来都不是“仙气飘飘”“不接地气”,原因很简单,梦想是需要物质来支撑的。
“没有物质的支撑,你怎么去行走,对不对?”顾少强说,正如马斯洛的“需求层次理论”讲的那样,吃饱穿暖是最基础的根据,然后才有归属感,进而才能做到“自我实现”,而这一切,并不是一个悖论。